吸血臭蟲在我國古時又稱床虱、壁虱。臭蟲有一對臭腺,能分泌一種異常臭液,爬過的地方都留下難聞的臭氣,故名臭蟲。臭蟲于夏季極其活躍、繁殖旺盛,分布廣泛、嗜吸人血,在室內(nèi)棲息、繁殖與人關(guān)系密切,可能會傳播某些疾病,如回歸熱、麻風、鼠疫、結(jié)核病等,由于臭蟲叮咬人,妨礙睡眠、休息和工作,且由于叮咬時將涎液注入人體,被叮咬的部分常出現(xiàn)蕁麻疹樣腫塊,奇癢,也可以引起神經(jīng)過敏、失眠及虛弱等癥狀,故臭蟲對人體危害很大。
臭蟲生活在人居室及床榻的各種縫隙中,白天藏匿,夜晚活動吸血,行動敏捷,不易捕捉。發(fā)育為漸變態(tài),生活史有卵、若蟲和成蟲3期。若蟲和成蟲都嗜吸人血。
雌蟲飽血后產(chǎn)卵,每次產(chǎn)卵數(shù)個,一生可產(chǎn)卵75~200個,最多達540個。卵白色,長圓形,大小為0.8~1.3×0.4~0.6mm,一端有略偏的小蓋,卵殼上有網(wǎng)狀紋,常粘附在成蟲活動和穩(wěn)匿處,如床板、蚊帳、家具、墻壁、地板和天花板的縫隙里,在18~25℃條件下經(jīng)1周即可孵出若蟲。
若蟲與成蟲外形相似,只是體小而色白,體內(nèi)生殖器官尚未成熟,缺翅基。若蟲分5 齡,在末次蛻皮后翅基出現(xiàn),變?yōu)槌上x。整個生活史約需6~8周時間。如環(huán)境不適,亦可延至330天。在溫暖地區(qū)適宜條件下臭蟲每年可繁殖六、七代,成蟲壽命可達9~18個月。
臭蟲有群居習性,在隱匿處常可見許多臭蟲聚集。吸血時通常停留在緊靠人體皮膚的衣被或家具上,成蟲每次飽血需10~15分鐘;若蟲需6~9分鐘。
成蟲耐饑餓力很強,一般可耐饑6、7個月,甚至可長達1年,若蟲耐饑力不如成蟲。在饑餓時臭蟲白天亦可吸血,或者吸鼠類、蝙蝠或家畜的血。因此在長期無人居住的房屋里仍可有臭蟲生存。
臭蟲活動規(guī)律:臭蟲怕光,多在夜間活動。臭蟲活動很敏捷而機警,可以在宿主不留意下吸取宿主的血液,在吸血時,如人體稍有移動,即停止吸血,爬走而隱藏,臭蟲每分鐘能爬行1-1.25m。臭蟲喜群居,并可隨衣物、行李、和指曉前一段時間。主要棲息在住室的床架、帳頂四角、墻壁、天花板、桌、椅、書架、被子褥、草墊、床席等的縫隙和糊墻紙的后面。棲息處所帶有許多褐色的糞跡。